首页

优美足恋网站

时间:2025-05-23 15:57:16 作者:美军高官渲染中俄“太空威胁” 外交部: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空 浏览量:76734

  中国之旅最大的收获是友谊。相信美中青少年建立的友谊将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为两国人民的广泛沟通作出贡献,为美中关系长远发展注入积极力量

  今年3月,我与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24名学生一起,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参观交流。这是一次难忘的友谊之旅。走进中国这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是改变这些美国年轻人一生的宝贵经历。这次旅行内容丰富,加深了我们对中国的认知,林肯中学同中国的友好故事有了新篇章。

  作为林肯中学校长,我非常荣幸能够继续致力于提升林肯中学与习近平主席、与中国的长期友好关系。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到访塔科马市并参观林肯中学。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到林肯中学参观,并邀请林肯中学100名学生到中国做客。2016年,林肯中学百余名师生访问中国,那是他们中很多人第一次出国,访问中国的经历让他们大开眼界。

  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时宣布,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我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当时就期盼能有机会参与这个交流项目。我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林肯中学成为较早参与该项目的学校之一。非常感谢中方对林肯中学、斯特拉孔中学师生的热情接待,让大家有了一次精彩的旅程。

  这次中国之旅,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参观故宫博物院,惊叹于这一历史建筑群的庄严精美;登上长城,亲身体会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巍峨雄浑;同世界冠军切磋乒乓球技,在武当山向顶级教练学习太极拳;不仅品尝了地道的中国美食,还学习了中式烹饪。美国学生与中国伙伴一起即兴合唱、演奏乐器、现场绘画,在短短的时间内结下了深厚友谊。在美中建交45周年之际,两国学生在深圳一起种下45棵寓意“幸福无忧”的无忧树,发出共创绿色未来之声,为两国人民友好注入青春力量。

  这次中国之旅最大的收获是友谊。美国学生与中国伙伴友好互动、深入交流。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但是有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经历、共通的情感。看到他们互加微信好友,迅速成为朋友,我感到十分欣慰。相信他们会保持联系,把这份友谊传递下去。只要两国的年轻人有机会见面互动,他们就能找到共同语言,打破障碍,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愿景。

  这次中国之旅有很多欢乐难忘的瞬间。在中国访问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中国学生。大家再次唱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习近平主席一行2015年到林肯中学参观时,两国学生曾合唱该歌曲。我深深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即使无法完全克服语言障碍,也可以通过善意、友好和温暖的微笑交流情感。

  这次中国之旅丰富了学生们的经历。习近平主席曾勉励林肯中学的学生们“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在这次访问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在书本和网络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热切期待继续与中国学校保持良好关系,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更多交流机会。我们也欢迎中国学生到我们学校交流访问,共同推动两国青年的友好交往。

  我目睹了美中两国学生相互欣赏、友好交流、建立友谊,相信美中青少年建立的友谊将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为两国人民的广泛沟通作出贡献,为美中关系长远发展注入积极力量。

  (作者为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03 版)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岸学子分享心得:春暖花开时节内心倍加温暖

经济学有一条“杜邦定律”,即大约63%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受到包装的影响。既然包装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那么,在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可以利用环保包装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发起301调查发表谈话

5月1日至5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大桥游”专线巴士班次较目前将提升85%,每日登上港珠澳大桥蓝海豚岛的限额从1200人增至2100人,目前1日至4日的售票基本告罄。

18国企业将参展第二十五届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

离开校园前,际冉给孩子们买了北京大学的明信片和徽章,“女儿们准备把纪念品带回老家,盼着将来有一天,她们能带着徽章再回到这里。”

澳门会展业持续加快发展,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作为百果园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代表,佳沛中国销售部副总裁陆涛表示,2018年百果园成为佳沛的重点直供客户,也是水果零售企业中的唯一一家,其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水果理念与佳沛的战略理念不谋而合。佳沛中国有幸成为百果园“好果报恩”的第一波果品品牌,愿全力支持百果园,让优质的水果走进千家万户。

国家体育总局实地考察十五运会澳门赛区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由于产品单一、创新意识薄弱等因素,姚江鞋业一度陷入发展瓶颈,面临着“做得出来却卖不出去”的窘境。“利润很低。”郭信均坦言,后来很多人不再从事制鞋行业,鞋业产业逐渐萎缩,“最后鞋企剩下不到100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